中小學附設托兒所很常見,未來,以老人為主體的「托老所」將遍地開花。在可預見的未來50年,托老所將比托兒所更普遍。但,誰可以提供完善的托老服務?在現有的社會資源整合下,大學無疑是最佳實踐場域。因為跨領域專業整合、人才培育、實習剛好三位一體。
目前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對外開設日間托老中心,整合校內各系所資源,每天約有20 位銀髮族到這裡報到,提供他們養生、休閒等多元服務,為退休生活找到新重心,也不造成子女照顧負擔。這個托老所也講求師生比,1:2的比例,令人讚許,大批受過朝陽科大正規訓練的照顧服務人員,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讓長者活得健康又快樂。
在需求明確下,越來越多大學也積極投入銀髮產業相關的人才培育,但眼前的困境卻是,大學正規軍取得碩士學位,為何薪資水準還是跟外籍看護工相同?讀了4 年書,竟跟只受90個小時訓練的人一樣,必須考取照顧服務員丙級證照才能受聘。
不到50年,老年人口將超過38%
專業人才取向因應社會需求產生,隨著醫療技術進步,高齡化已經是全球各國共同關注的社會議題,從數據不難發現,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發展長期照顧產業與培養相關人才是刻不容緩的社會共識。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18年,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已達14.5%(343.4 萬人),2026年,臺灣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例達20.6%(488.1萬人),再過35年,2061年老年人口比例將增加至38.9%(715.2 萬人),也就是每10人,就有4位老人。
高齡人口愈來愈多之外,臺灣人口老化速度也比歐美國家快許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指出,美國老年人口比例從7%到14%,約需71年時間,臺灣只花25年;而美國老年人口比例從14%到20%,約需15年,臺灣約8年就會達到,速度相當快。
大批老年人口湧現,除了需要充足的醫療照顧系統,更要投入大量人力才足以應付需求,根據衛福部估算,到了2026年,臺灣將有77萬人要靠長期照顧系統維持健康生活,但對照每年考取照顧服務員丙級證照不到萬人,「足見人力嚴重不足,需要政府高度重視,」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校長謝楠楨指出。為了提前做準備,緩衝將來可能出現的社會問題,教育部正積極推動「長期照顧人才培育計畫」,希望從大學教育扎根,從最有體力、活力的年輕世代訓練起,補足人力缺口,也為青年另謀就業生機。
突破框架,完成訓練即可獲得丙級資格
留才要尊重人才,給予肯定。整體而言,國內目前有45所大專院校開設長照科系,105學年度共招收4,729名學生,為整合各系所定位與課程內涵,並推動產學聯盟發展,教育部特地補助北護成立「健康照護產學合作中心」,提供學術交流平台,與實習、產學合作機會。(見圖1)
截至105學年度,已有26校27個科系加入校際聯盟,北護也領軍成立全國長期照顧課程推動委員會,仔細比對系所提供的課程架構與課程表,設計出長照4大課程模組,分別為照顧服務員、居家服務督導員、照顧管理專員、經營管理,無論是五專、二專、大學、四技、二技等不同學制的長照學生,都能依個人志向與職涯發展規劃,選擇修讀。4大課程模組經各校認可後,截至105學年度,已經開設405門課程,修課學生數將近6,000人,這6,000位學生將成為長照服務生力軍。
謝楠楨指出,更大突破點是衛福部已經認可,未來大學正規軍完成課程模組修課規定,並參與實習,即如同取得丙級證照,可以直接進入醫療院所、法人機構工作,實習時數亦可算進工作年資,給予大學高階人才一大肯定與工作保障。
發展無限可能
謝楠楨認為,長期照顧不是產業,而是國家提供給民眾的服務,大學訓練的高階人才也應受到國家保障,既然是服務事業,學生也應具備同理心,才能學以致用,減少學用落差。北護研究發展處研發長吳淑芳則為學生具體畫出二張藍圖, 一張是產業發展性, 另一張是學生職涯發展路徑, 面向之廣超乎想像。(見圖2、圖3)
當邁入高齡化社會不再是政府宣導,而是既定事實,培育更多優質人力陪伴長者一起走過健康、有尊嚴的退休生活,不僅是產業發展契機,更是人才職涯發展的新方向,需要更多科系共同投入培育,產學合作,創造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