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貢獻 〉社會科學/第二十四屆國家講座主持人 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講座教授 陳德懷-差點被退學的他,打造二〇四〇未來學校
2021-5-06

來臺灣三十多年,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講座教授陳德懷,在臺灣數位學習的研究,備受亞洲及歐美各國重視。近年他致力於推動終身閱讀與終身學習。很難想像,他小時候竟然是個不愛上學的孩子。

來自香港,陳德懷說起話來,還是聽得出濃濃的廣東腔。他回憶:「本來住在九龍,後來搬到新界西貢後,那裡有山有水,我整天都在外面玩。」他上課不專心,成績差到要被學校退學,最後還是靠媽媽去跟校方求情,才讓他繼續念完。

小學四年級以前,陳德懷每天只想著什麼時候可以不用讀書、不用上學。如今他卻成為倡議終身學習的學者,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唯有感興趣,才會主動出擊

陳德懷大笑說:「因為小學四年級時,有一天我走進圖書館,看見一堆圖畫書,忍不住坐在地上一直看。之後,我還借回家繼續看。」就是那堆圖畫書,啟動了陳德懷「開始讀書」的旅程。

接下來,他從《基督山恩仇記》、《湯姆歷險記》、《威尼斯商人》這些文學名著開始,一本本讀起。從一天到晚只想在外面玩,到後來經歷過享受閱讀的過程,陳德懷認為,閱讀救了他,讓他後來可以持續念書,甚至今天在大學教書。

「你不喜歡讀書,是因為沒有找到真正喜歡的書。一旦找到了,你就會開始大量閱讀,」對陳德懷來說,這是興趣驅動學習的最佳方式。

同樣的模式,他也在自己的大女兒身上驗證。陳德懷曾把自己喜愛的書推薦給大女兒,雖然讀完,後來大女兒卻不想再看他建議的書,他覺得自己在家裡推動閱讀很失敗。後來才察覺,因為這是「爸爸叫她看的書」,不是「她自己想看的書」。

「做什麼事情,興趣很重要。我自己就是興趣驅動性很強的人,」陳德懷說。在《明日閱讀》一書裡指出:「興趣能夠提升知識、好奇心、正向感受、自主性、自信心。有了興趣,學生就不覺得辛苦費力,並能長期投入,不屈不饒。」只要是由興趣驅動,就算是考試成績,都一定會有跳躍式的提升。近年他推動「晨讀運動」,已經培訓一千二百所中小學,透過培養閱讀興趣與習慣,讓校長帶動教師、教師帶動學生、學生帶動家長、希望家長也帶動同事,形成互相帶動的正循環,讓臺灣形成一個終身閱讀社會。

回顧陳德懷的學習歷程,可以看出他是個十分具「原創性」的人,不愛走跟旁人一樣的路。大學時,他到英國念數學系,之後又到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香檳分校轉攻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當時電腦科學是個新興領域,陳德懷與他的博士班指導教授就在第一屆的國際ITS會議(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 ITS)發表使用AI發展的「智慧學習學伴」(Intelligent Learning Companion)。透過電腦模擬真人家教,以及模擬學習同伴互動,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成效。在當時,「智慧學習同伴」是個嶄新的概念,後來在人工智慧教育領域,有很多研究者持續研究這個議題,「未來教育機器人必將流行,『智慧機器學伴』將成為一項重要研究項目。」陳德懷認為。

來臺後,陳德懷投入的第一個國科會計畫,是繼續延伸這項主題。不同的是,這次他讓「虛擬」的學習同伴,轉變成「真人」,讓同學透過電腦與網路另一端的同學連線互動。陳德懷進行這個計畫時,是一九九○年,那時網際網路的應用才剛開始,這套系統可以讓學生即時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或網路競爭學習遊戲。他笑笑地說:「如果有人問你:全世界第一套專門為學習而發展的網路系統,在哪裡開發?你說在臺灣、在中央大學,就對了!」

到二○○○年,他創建了全球第一個網路學習城市「亞卓市」。十年後,二○一○年,「亞卓市」被美國歐巴馬政府在《改造美國教育》的教育白皮書裡,稱「亞卓市」為全世界第一個「學習社會」(Learning Society)。在網際網路剛起飛,幾乎沒有所謂「社群」概念的時代裡,陳德懷率先運用網路技術,把學校與學校、課程與課程、人與人連結起來,就當時而言,是非常前瞻的創舉!可惜的是,在政府、教育界等都不夠理解的情況下,研究計畫結束之後,缺乏研究經費支持下而轉移到業界營運,「亞卓市」最後還是面臨關站的結局。有些學者認為「亞卓市」比臉書發展早了好幾年,而且很早就達到一百五十萬使用人口,如果「亞卓市」能夠持續下去,臺灣在建立網路社群方面的發展,速度與影響就不可同日而語了。無論如何,至少,「亞卓市」在那個時代的出現,啟發國人對網路學習未來影響的認識,比全球大多數國家早了好幾年。

讓學生享受學習,打造二〇四〇未來學校

他曾獲得很多獎項,繼去年獲得行政院第四十三屆傑出科技貢獻獎之後,今年再獲教育部第二十四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殊榮。他說,這次獲得教育部最高學術獎,對他而言有特殊意義,因為以前的獎都是屬於科技領域,而這次則是社會科學領域,被兩個不同領域的專家肯定,讓他格外高興。

除了前述研究之外,也包括研製「未來智慧教室」學習模型、驅動「電子書包」與「行動學習」研究、提出「一對一數位學習」與「無縫學習」概念、建立「明日星球」平台支援「明日閱讀」、「明日寫作」、「明日數學」、「夫子學院」、「親師方舟」等,以及提出「興趣驅動創造者理論」(簡稱「趣創者理論」,他曾被邀請到美國華府在一個會議中,與美國國科會(NSF)官員交流討論此一有關亞洲未來教育的理論)等系列開創性研究,對全世界數位學習研究領域產生廣泛影響。

「下一階段,就是以打造二○四○未來學校為主要目標,」陳德懷強調。最近他與同仁成立了「趣創者實驗國際教育團體」,結合腦科學、AI與數位學習,逐步朝「二○四○未來學校」夢想前進。陳德懷希望儘快採用「趣創者理論」,建立一所典範學校,然後推廣到其他學校,並帶動亞洲其他國家教育創新:「在教育改革這塊,臺灣其實比亞洲其他國家更具優勢,」他有信心地表示。

對於善用科技,讓教育再升級,陳德懷有句座右銘:「以人文為懷,藉科技為助」;而對於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他則說:「學,是好奇與入迷;教,是榜樣和關懷」。機器人與AI會取代大量工作,傳統教育方式不可能讓學生有足夠能力去因應未來。面對全球政經與科技巨變的時代,「教育是最有力量的武器,你可以用來改變世界,」他引用南非政治家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名言鼓勵大家。

如何應用「趣創者理論」設計學習,以科技作為工具,激發學生好奇心、享受學習、充滿興趣地進行創造性工作,並打造一個大環境,建構「終身興趣驅動創造者」的社會,是陳德懷最期望實踐的理想。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890512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