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白色建築物的落地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景,還有綠意盎然的草坪與樹木,這座耗時兩年半興建的建築,擁有一片翠綠的森林,隨時可以享受芬多精洗禮。這座宿舍,若非座落於勤益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勤益科大)校園之內,絕佳的住宿條件,讓人誤以為來到了哪棟全新落成的休閒度假會館。原來這是勤益科大配合教育部新宿舍計畫,斥資七點八億打造的全新學生宿舍—「養浩學舍」。
大一新生保證入住
過去,勤益科大僅有一棟「勤益學舍」提供住宿,然而僧多粥少,沒有抽到的話,就得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之下,儘快地在學校附近找到落腳之處。為了讓學生住的安心,勤益科大以兩年半的時間,建造了地上八層、地下一層、共計八五二個床位及七十二個停車格的「養浩學舍」,校長陳文淵表示:「我們為大一新生在『養浩學舍』保留了四百個床位,再加上連同勤益學舍共同分配、調度,讓所有想住校的大一生都可以保證入住。」
共同期許而建的綠建築
從外觀可以發現,「養浩學舍」除了採取每間房都有陽台的設計,讓空氣更為流通之外,整棟大樓的通風、採光也極具巧思。陳文淵表示,為了呼應永續校園的趨勢,在宿舍起建之時,即盡量採用各種綠色建材,同時融入太陽能發電、回收雨水再利用系統、熱泵系統供應熱水等節能設計,而各樓層皆規劃向外延伸的深陽台,導入自然光,適合新鮮空氣流動,打造出一座環保綠建築。
陳文淵希望這是一座貼近學生學習與生活需求的宿舍,因此在設計規劃的階段,蒐集許多過去住宿生針對「勤益學舍」提出的改善意見,希望「養浩學舍」在共同的期許下誕生,而不只是師長或設計師的想法。
像是將寢室內的衛浴設備改成乾濕分離,增加住宿生使用的便利性;更換書桌床組設計,以書櫃型階梯取代爬梯,增加爬到上鋪的安全性;在公共空間規劃簡易廚房,方便同學做一些簡單料理;因應日益增多的外籍生,加設一間祈禱室,方便信仰伊斯蘭教的住宿生進行一日五次的禮拜等。
空間規劃的成為一大挑戰
然而,要讓新宿舍符合所有人的需求,並不簡單,陳文淵舉例說明:「過去每一間寢室只有二十四平方公尺,光是要增加多少就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從二十六平方公尺到三十二平方公尺都有人支持,但是做得太大,就得犧牲房間數或公共空間;做得太小,就失去擴大寢室面積的意義了。」
這次興建「養浩學舍」和十年前「勤益學舍」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強化整體公共空間的實用與美感,所以除了一樓的大型交誼廳、讀書研討室、教學研討室及智慧商店之外,在每層樓也借鏡美國大學宿舍,配置了風格活潑、明亮通透的交誼廳,供學生休閒使用,「過去宿舍需要很大的儲藏空間,方便學生暑假回家時暫時寄放個人用品,這次為了縮減儲藏空間,也經過很多討論和協調。」擴大交誼空間,對理工科學生來說特別重要。
「工科學生的訓練偏重在研究或發明上,」陳文淵指出很多學生在就學期間就不斷地參加發明展、創業比賽等各種獎項,「所以交誼廳就非常重要,他們可以透過這個空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動手做、組隊參加比賽,甚至我們也可以請老師來開課,像是創業、創新等課程。」
陳文淵也提到,勤益科大希望學生透過住宿學習,體認傳統工藝職人精神,因而成立「明秀書院」。書院保障大一、大二住宿,並安排「書院夜談」、「大地探索」、「公民素養課程」、「經典課程」及「社會服務」等深化人文涵養,配合「工藝欣賞與創作」、「匠師精神傳承課程」等強化工藝感知,「甚至我們也會有詩詞歌賦的討論課程,未來都可以在交誼廳進行。」
宿舍鄰近生活機能完善
雖然「養浩學舍」位於勤益科大座落於明秀湖畔的新校區,距離教學區僅約五分鐘路程,鄰近的「勤益學舍」內即有健身房與餐廳,手球場、運動場、明秀湖環湖步道也近在咫尺,陳文淵指著偌大的校園說:「我們鼓勵住宿同學利用校園內的各種資源,走出室內,到戶外透過運動紓壓,取得身心平衡。」
未來,設有無障礙房、四人房及國際學人專屬二人房的「養浩學舍」,也將採美式大學宿舍男女分層的方式管理,各樓層有各自的門禁卡管制出入,同時也會選出樓長負責管理、協調住宿學生之間的事務,希望透過一部分學生自治的力量,維持良好的住宿秩序,為住校體驗寫下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