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教育部
外交部及教育部設置多項獎學金鼓勵外國學生來臺學習,其中教育部自二○○四年開始設立臺灣獎學金和華語文獎學金,希望透過獎學金的提供,讓外國學生在臺灣學習期間,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臺灣的學術環境和文化風情,進而成為臺灣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文化大使。教育部也透過多種措施,吸引這些人才畢業後留在臺灣,展開未來生涯。
為迎接新學年度來臺的學生,「一一二學年臺灣獎學金及華語文獎學金新生說明暨歡迎會」日前在張榮發基金會舉行,教育部、外交部及眾多國家駐臺使節也共襄盛舉,讓甫抵達的新生感受臺灣的誠摯歡迎。
提供獎學金,吸引國外優秀學生
今年,超過八十個國家的一千多名學生獲獎學金來臺深造,其中有近六百名學生參加歡迎會,除了解獎學金的相關規定,也藉此場合認識臺灣多元的社會文化。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致詞時,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深入體驗臺灣的風土民情,並鼓勵外國學生畢業後留在臺灣工作,建議學生可以加入教育部於二○一八年建立的「SIT人才資料庫」,保持與臺灣就業市場的聯繫。此資料庫旨在增加與這些熟悉臺灣及其母國文化的優秀人才的交流互動,同時鼓勵這些優秀人才為臺灣企業所用,成為國家內外佈局競爭力的資源。
今年活動邀請兩位學長姐分享在臺留學的心得,分別是來自馬來西亞、目前就讀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的林道俊(Lim Thou Chun),以及來自邦交國貝里斯的倪阿霞(Asia Natalia Gilharry),目前就讀於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全英語學士班。
熱愛舞蹈,在臺灣盡情揮灑
林道俊現年四十一歲,曾在馬來西亞從事十五年的舞蹈教學工作。他擁有豐富的舞蹈背景,包括在香港學習舞蹈、參與臺灣的雲門舞集,以及在韓國演出。憑藉對舞蹈的熱愛和對藝術教育的追求,林道俊決定來臺灣攻讀,而在臺灣的學習經驗,更是超出預期。
他代表學校與東京藝術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參與國際論壇與研討會,並活躍於多個國際藝術節和舞蹈節,例如在臺北藝術節協助接待國際策展人、與多元藝術展演活動連結等。
林道俊未來規劃留在臺灣,繼續在藝術學術領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經驗也激勵在馬來西亞授課時的一位學生,同樣選擇來臺灣追夢,目前與林道俊一起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習。
熬過適應期,臺灣成為第二個
來自邦交國貝里斯的倪阿霞,則不諱言初次來到臺灣時,面對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經歷了一段適應期。然而,透過學習中文和結交臺灣朋友,她逐漸適應且享受臺灣的生活。
她透過舞蹈和傳統表演,向臺灣人民介紹貝里斯的文化,積極的態度讓她不僅成為學校系學會的成員,還擔任貝里斯臺灣協會的現任會長。倪阿霞強調,臺灣是一個能讓人自由追求夢想的地方,對她來說,這裏已經成為第二個家。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
攻讀太空專業,朝夢想前進
除了此次針對全體獎學金學生的歡迎活動外,中華民國駐菲律賓代表處此前亦舉辦二○二三年臺灣獎學金頒獎儀式。今年有七十名菲律賓學生領取臺灣獎學金或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提供的獎學金赴臺灣攻讀碩士、博士、學士學位,或領取華語文獎學金來臺進行華語研習。在這些學生中,二十六歲的瓦丁斯(Kyle Ezekiel Juadines)將進入中央大學,攻讀太空及遙測研究的碩士學位。
獲得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獎學金的瓦丁斯畢業於菲律賓的知名理工學府瑪甫大學(Mapúa),主修電子工程學和物理學。他的指導教授馬卡拉拉德(Ernest Macalalad)曾於國立中央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因此,在二○一七年加入馬卡拉拉德的研究小組後,瓦丁斯一直夢想到臺灣深造,期待在學成歸國後,加入菲律賓太空總署,朝著成為太空人的終極目標前進。
臺灣以豐富的學術資源、便利的生活環境和濃厚的人情味,成為許多外國學生選擇留學的熱門目的地。至於獎學金,不僅促進臺灣與其他國家間的文化和教育交流,也為外國學生提供了更多認識臺灣、進一步在臺灣發展職業生涯的機會,隨著他們在臺灣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不僅能追求自己的夢想,還能為臺灣社會帶來新的視角和貢獻。
圖片來源﹕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