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讓十八歲的你先探索,再起飛
2021-3-06

先就業或先讀大學?這是許多高中職畢業生在思考人生方向時,必須面臨的抉擇。在國外,有許多學生透過先就業或擔任國際志工、度假打工、甚至向達人學習技藝等不同的人生體驗,在經歷一至三年不等的間隔年(Gap year)後再回到學校,能更清楚知道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

臺灣因為國情與文化不同,家長和老師多半傾向讓孩子們一鼓作氣完成學業。然而,當教育現場更重視多元和個人發展時,這樣的觀念已慢慢扭轉。

再加上教育部在二○一七年推出「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簡稱青年儲蓄方案),以「青年就業領航計畫」搭配「青年儲蓄帳戶」(職場體驗)及「青年體驗學習計畫」(學習及國際體驗),透過各項相關配套,年輕人能在無經濟負擔和升學壓力的情況下進行生涯探索,為人生開創更多的可能性。

「這和過去實習、建教合作最大的不同,就是讓已經考上大學的孩子暫時保留入學資格或休學,以正式員工的身分,以兩年或三年時間,體驗真正的職場生活,」教育部參事暨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專案辦公室執行祕書王俊權指出。這個計畫雖然從決定到執行,不到三個月就快速底定,但是和勞動部合作的細節、以及教育部就學及兵役配套規劃,一點都不馬虎。

為了讓參與方案的青年進入職場學習,不僅由各部會先篩選適合的公司與優質職缺、並由勞動部協助就業媒合,每家公司更要針對這項職缺提出工作崗位訓練計畫和指派職場導師,每月薪資不得低於新臺幣兩萬五千元。另外,每工作三十天,參與青年可獲得教育部及勞動部各補助五千元,只要做好財務規劃,就能輕易存到往後就讀大學或創業的第一桶金。

更重要的是,這項方案透過兵役緩徵、保留入學資格、特殊選才、個人申請及甄選入學等就學配套措施,讓參與青年能保留回到原錄取學校的資格,或重新申請更適合自己的學校、科系。

目前就讀於臺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的陳俊廷,從小家庭成長的環境,在十六歲時就夢想成為一名企業家,當他高中即將畢業時,認為直接升學不是他唯一的選擇,也常想是否有機會創業,加上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於是參加「青年儲蓄方案」進入職場工作,開拓視野。

經過兩年的職涯探索,他發現自己在業務能力的擅長,以及在公眾演說的個人特質,打開他對不同領域的想像。因此重新回到校園後他時常提醒自己未來的目標和夢想,面對挑戰時去爭取機會,且利用課後時間投入未來的事業,讓學業和事業同步、生活更加精采。

圖片提供﹕曾揚婷

另一位就讀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的曾揚婷,始終清楚記得自己在二○一八年九月踏入苗栗三義卓也藍染工作室時的興奮與震撼:「我參與這個方案,不是為了補助,而是學習,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中獲得成長,」曾揚婷說。

原先考取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的曾揚婷,進入工作坊設計部門,運用自己在創作上的天份,製作出一件件美麗的藍染創作。「當我失去學生的身分,就不再擁有犯錯的權利,因為我的錯誤就是公司的損失。就像創作不再是隨心所欲,想畫什麼就畫什麼,而要考慮市場性、做一件賣得出去的商品,」工作不到一年,曾揚婷就已完全適應職場生態,也逐漸改變自己對未來的想法。

「雖然我們的工作室在山區,但透過不同的傳播管道、拍攝合作,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參觀或購買商品,我開始感受到傳播的魅力,」她說。於是曾揚婷開始深入了解傳播學院的相關課程,準備申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由於她在申請資料中,清楚闡述自己這兩年的成長與改變,也完整呈現她對申請傳播科系的企圖,因此順利以第一名的成績入學。

自我認同感高,比同儕更有未來目標

目前已經有兩屆參與青年儲蓄方案的學生從職場重返校園,像曾揚婷這樣,透過職場歷練改變生涯規劃,錄取不同學校、科系的學生也超過一百八十名。後續追蹤發現,這些學生對於就讀科系的自我認同和學習意願,都比其他學生來得高。「加上這些孩子都比較有想法,具備勇於冒險、開創新局的個人特質,就算剛回到校園不太適應。但總能後發先至,比其他同學更知道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同樣負責青年儲蓄方案的教育部教育副參事鄭正凱說出自己的觀察。 

以本來考取實踐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的楊曉青來說,透過兩年婚禮企劃、主持的實務訓練,她從原先害羞的小女生,搖身一變為獨當一面的企劃人才。這份工作也引發她從事文創產業的興趣,於是她經由特殊選才就學管道,錄取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邁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歷程。

另外也有如王靜婕一般,高中畢業後參與「青年體驗學習計畫」,透過到南湖大山壯遊探索及幼兒園見習,發現自己適合與人一對一、陪伴式的工作。她花一年時間到民俗療法工作室投入「達人見習」,並在第二年到美國紐約RUDOLF STEINER FELLOWSHIP FOUNDATION INC. 擔任志工,進行「志願服務」,以既深且廣的體驗學習,構築自己的夢想。王靜婕順利於二○一八年十二月以特殊選才管道,錄取一○八學年度「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

從二○一七年到現在,申請參與青年儲蓄方案的高中畢業生人數逐年攀升,從最初的二三八三人到二○二○年增加到五四○七人。透過青年儲蓄方案順利媒合就業的學生,也從一開始的七四四人快速成長,二○一九年達一五二一人,二○二○年達一三○一人。

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青年持續加入,他們像是一顆顆小小的火種,點燃臺灣新一代教育觀念的火花,也照亮自己的人生藍圖。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3065943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