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我是亞璇。」
電話那頭傳來開朗、明亮的女聲。其實,不到三分鐘前,《高教創新》採訪團隊才透過林亞璇的粉絲專頁跟她連絡上,表達想要約訪的意願。很有行動力的林亞璇,收到我們的通訊軟體帳號,互加好友後,就打電話過來了。
原來,自從林亞璇六度征戰帕運(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帕運)的立志故事被媒體揭露、又獲頒二○二一年度總統教育獎之後,頓時成為媒體寵兒。除了六、日在修平科技大學的課業和平日固定的練習之外,還有許多公益活動邀約。她體貼地說,剛好只剩下這個空檔,就直接打來了。
「我不想放棄任何一個可以發聲的機會,」林亞璇說。她希望自己的分享除了鼓勵其他人,還能讓更多像她一樣堅持、努力的選手被看見。
因為三歲的一場意外,林亞璇從五樓摔到一樓,讓她從此站不起來。但樂觀的她,表示自己從小就念一般學校,並不會覺得自己特別不同。「大家能做的事,我也幾乎都能做到。所以並沒有特別希望自己能站起來、甚至走路,」她說。只有在需要存錢準備訓練的時候,才覺得如果能夠走路,就能去便利商店打工賺錢,有多一點生活費支撐備訓時的生活,這樣多好。
當選國手為了一圓出國夢
堅強的林亞璇話鋒一轉,回憶起自己練健力的初衷:「我想當一個有故事的人。想讓自己在有限的人生做更多事,想要搭飛機出國看世界,想要認識更多朋友。」
於是,她在就讀彰化的和美實驗學校的高中時期,憑著一股傻勁,跟著學姊們一起練健力、選國手,追逐著出國比賽的夢想。只是,這樣的美夢在高中三年都沒有實現過,卻在畢業放棄三年後,重燃起一線生機。
這一年,和她同校的學妹黃貞燕要出國比賽,激勵了林亞璇,再度點燃起她曾經渴望已久的國手夢。從此,她每天下班風雨無阻,來回五十多公里,騎著三輪摩托車從臺中到彰化和美母校練習。就這樣,在一九九九年,她第一次當選亞運國手,也從當時任職的出版社離職,從此連續好幾年過著半年打工存錢、半年備訓、出國比賽的日子。
有限的資源,是許多身障選手共同面臨的困境。就像全臺能提供身障選手練習健力的場地,只有林亞璇的母校—彰化和美仁愛實驗學校,所以只要她想繼續運動員生涯,就無法搬離中部。
另外,因為身障運動仍然屬於全民運動的範圍,所以相比專業運動員來說,無論在專業訓練協助或企業贊助上,都相對少得多。不過,今(二○二一)年,社會與企業終於不再只將目光集中在有奪牌希望的選手,而是鼓勵全民,讓每位參加帕運的運動員都成為英雄。這讓她很感動,「我看到了改變。」
榮登帕運六朝元老
世界排名前十的林亞璇笑著說,自己參加了六次帕運,這是第一次有人對著自己說:「謝謝妳,辛苦了!」
走過二十二年國手生涯,這一句話對她來說意義非凡。她理解大家很容易把注意力聚焦在有光環的人身上,但是從沒拿過獎牌的她,也沒有因此看輕自己。她始終記得,在歷屆帕運拿過兩金、兩銅並擔任二○一六年里約帕運中華臺北代表團舉旗手的閨蜜兼學妹林資惠鼓勵她:「妳不差,只是因為我拿到金牌,所以好像我們有差距。但如果我是第四名,我們實力根本就差不多。」
也是這樣,讓林亞璇總是能夠微笑面對生命中每一個磨難。
如同當初她決定辭職走上國手這條路,媽媽雖然擔心她的生活,卻也表示她必須學會對自己的夢想負責。所以就算再苦,林亞璇也沒有回家伸手要過一毛錢。不過,媽媽會在她每次出國交流、移地訓練或比賽時,用實際行動展現她對女兒的愛與支持:「媽媽每次都會換一百元美金塞給我,說是幫我加油的個人贊助,」林亞璇言語間透露出對媽媽的深深感謝。
不只有媽媽的支持,林亞璇生命中還有很多貴人。她記得自己曾經在釜山亞運時候,省下原本用來吃飯和生活的集訓費,和隊友們一起去買了一枝很貴的名牌眉筆,「年輕女孩總是愛漂亮呀!」她笑著說。
只是,這枝眉筆才用過一次,就被她搞丟了,怎麼找都找不到。她半夜坐在家中地板,哭得撕心裂肺。第二天跟姊姊和幾個好朋友說起這件事,她馬上就收到好幾枝愛心眉筆:「在那個時候你,知道自己是被愛著的。」
就算不被看好,也要拚一場
在她一邊工作、一邊備訓、比賽的生涯中,二○○四年是讓她愈挫愈勇的關鍵。
二○○六年,林亞璇遇上她的前老闆—陳秀菊。十四年間,陳秀菊從不管她的出缺勤,遇上要受訓、要比賽的日子,就讓她請假。陳秀菊不但為林亞璇年年加薪,甚至協助林亞璇考上一張乙級美容技術士執照,讓她重回校園、申請大學時加分很多。
林亞璇不只是這次總統教育獎年齡最長的得主,更難得的是,獲得全體評審委員一致通過。不只是因為她有過六次帕運、六次亞帕運(亞洲帕拉運動會)、七次世界盃等三十多場國際大賽的紀錄,更因為胸椎損傷的她,曾經被復健師斷言:「無論妳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拿金牌。」她卻毫不放棄,因此在二○一一年取得世界輪椅運動會金牌。林亞璇對生命的熱情,和不被逆境打敗的精神,令所有評審委員深深動容。
目前,林亞璇將自己回歸到學生和選手的身分,一邊享受求知的樂趣、一邊繼續備戰二○二二年亞帕運。「我很感謝二十多歲那時堅持又頑固的自己,如果沒有她,我也不會有一個這麼精采的人生。」林亞璇說。
這段奮鬥歷程,不僅對她自己意義非凡,相信也鼓舞了很多人,走在人生路上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