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大學遠距教學——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穿越疆域限制,數位學習翻轉高教現場
2022-9-05

照片提供﹕教育部資科司

臺灣時間週二下午四點三十分,臺灣師範大學網路大學主任洪嘉馡在直播教室內準時上線,和來自世界各國的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學生、不分時差展開這學期最後一堂同步教學課程,同學們進行期末專題報告,討論熱烈。

「為了掌握學習效果和課程品質,我星期一就會把隔天要上的相關講義、補充教材、作業先行放上網路並開放討論區,讓學生預做準備,並要求他們在一到兩週內完成作業來控制學習進度,」洪嘉馡進一步解釋。除了三堂同步課程之外,她開設的「漢語語言學專題」大部分都是非同步課程,好讓這群在海外教授華語的老師同學可以克服時差或工作的問題,自行安排學習時間。

遠距教學成趨勢,擬定指標顧品質

目前,臺師大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是自教育部二○○六年頒布「大學遠距教學實施辦法」及二○一六年修正頒布「專科以上學校遠距教學實施辦法」後,通過數位學習專班申請中,唯一一個招生時要求學生在海外的專班。由於教學嚴謹不亞於實體課程,除了吸引從臺灣到海外教授華語的老師選讀,就連其他國家的華語教師也來打聽修讀辦法。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高級管理師林燕珍表示,其實,早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國內大學已經開始發展視訊教學。而教育部也注意到國際興起的E-learning趨勢,於二○○三年開始評比各項數位學習準備,並擬定認證作業規範,方能於大學法修訂通過後,立即開放各校申請辦理遠距在職專班,並展開數位學習教材及課程認證等相關工作。

「學校辦理課程認證前,必須架構好數位學習平臺。我們和空中大學一起討論審查指標,利用教材說明、課程內容與教學設計、師生互動、學生協助、學習及教學評鑑等二十項相關指標,讓學校循序漸進,跨入數位教學領域,」林燕珍指出。一開始,為了維護教學品質,同時也擔心對實體班招生造成衝擊,所以限制全國僅能在電子、電機、中小學教育等有短期專業人力需求的特定領域開設十三班。

線上教學強調互動,課程設計有技巧

重視教學互動設計和測驗評量的洪嘉馡,也認同這些指標的重要性:「有些老師一開始誤以為數位課程就是把上課內容錄影起來,學生再點進去看就好了;也有些老師覺得不知道從何下手,如何準備,所以我們要開課訓練老師,從智慧財產權到如何設計出等同實體教學品質的網路課程,慢慢讓師生對於網課的心態改觀。」

臺師大於二○一七年開辦網路大學籌備處至今,不間斷地推廣數位學習課程及認證,目前已經有八、九成老師已經可以自由運用不同載具做線上課程,成為推動數位學習的一大助力。

而隨著線上資源愈來愈豐富、各校自行開發的數位教材愈來愈成熟,目前數位學習專班已經不限開班數、也擴展至全領域皆可開辦。以歷年開辦的十二校二十四個在職專班來說,就涵括教育、資訊、圖資、企管、商管、傳播等多元領域。

林燕珍也提到,數位學習專班新申請審核通過率約為四成、續辦通過率則有八成左右,隨著數位學習成為趨勢,二○二一年一月十一日修正發布之「數位學習專班申請及審核作業要點」已取消新辦通過五年後需再審核的規定,讓學校可以持續地穩定辦學。

照片提供﹕教育部資科司

遠距教學有助培養在職跨域人才

其產業發展愈來愈趨向跨域整合,各種跨域人才的培育,也成為數位學習專班開設的動力。以中正大學開設的會計與法律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來說,結合雙專業領域訓練,針對會計背景的學生強化法律專業,同時也為法律背景的學生規劃會計財務相關課程,所以吸引許多律師、會計師、銀行理財專員、稅務人員報考。而遠距上課的好處是,讓學生可以兼顧工作、免於舟車勞頓。

會計與資訊科技學系系主任吳貞慧表示,由於報考資格即規範需有兩年相關工作經驗,所以大部分同學都至少具備單項領域專業。透過專班課程與師長、同學及學長姊的交流,不僅可以精進專業、共同成長,也成為跨域學習的夥伴。

「律師在處理公司法務、上市相關問題時,可能需要租稅規劃的專業;而公司財務主管有時也會面臨跨國企業海外法遵問題,這些都可以透過課程學習或累積的人脈交流獲得妥適的解決方案,」她指出。再加上學校也鼓勵學生以實務上的問題作為畢業論文題目,透過學術方法驗證各種解決方案,兼顧學術與實務需求。

過去兩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催化了數位教學發展的速度,也翻轉了許多過去的教育思維,有愈來愈多學校希望開辦數位學習專班或數位課程,教育部也樂觀其成。

林燕珍以過往協助多所學校順利開辦的經驗,提醒送審學校,除了學校本身的軟硬體設備及訓練計畫之外,老師的意願、系所的支持和與學生的溝通也必須齊備,「學校、老師、學生都準備好了,數位教學成功的機會就更大了。」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929108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