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 〉【課程篇】交通大學-從入學到選課,落實「多元」精神
2016-9-10

交通大學105學年度招生名額共1308名,包括繁星推薦199名(15%)、個人申請727名(55.6%)、特殊選才5名、四技二專甄選入學6名、運動績優學生單獨招生22名、指考考試入學349名(實際名額440名33.64%)。
指考考試、繁星推薦、個人申請是目前各大學最主要的招生方式,但交大在個人申請的占比,又比各校整體平均值高出5個百分點。特殊選才、四技二專甄選入學、運動績優學生單獨招生目前各校多在嘗試中、或初步建立招生模式,和其他學校相教,交大在提供多元就學機會上,特別著重校內特色科系。

熱門科系保留名額

交大在個人申請名額中,以「旋坤揚帆組」保留31個名額給中低收入戶學生,相對於一般招生門檻為學測科目檢定頂標,這組門檻降為最高前標。目前分電機資訊、工程、理學生科、管理、人文社會5個學群招生,其中電機資訊名額就高達14名。
副校長陳信宏指出,交大電機向來是最高分的熱門學系,從學習表現看,透過個人申請與繁星推薦入學的學生,學業成績表現明顯優於考試入學學生。探究起來,他們背後的學習動機是:「如果不是透過多元入學管道的機會,不可能考進交大。」既珍惜又想證明自己「值得期待」。
針對特殊才能表現傑出的學生,交大自105學年度開始提供5個名額。主要鎖定曾參與奧林匹亞競賽、國際科展、全國競賽、高中科學班學生。
交大對特殊選才抱持審慎態度是因為,「僅憑單項表項傑出就進交大,我們很耽心這樣的學生學科基礎不在水準以上,未來可能畢不了業,所以寧可從嚴,當然交大會繼續嘗試特殊選才這個入學管道,但還是要挑學生,」陳信宏說。
多元化的招生,各校如火如荼地進行多年,讓校園裡的學生樣貌也越來越多樣。但是,這群史上最多元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後,迎接他們的課程,是否也呼應這個新世代的多元學習需求?

跨域學程更有彈性

課程與招生制度的設計是一體兩面。臺灣的大學下一步須迎頭趕上的是,長期以系、院、校本位出發的課程設計,在這波數位大浪所帶動的翻轉學習風潮下,快要變成個人生涯、產業創新的落後指標。
針對多元入學改革,105學年度交大各系所試辦跨域學程第二專長課程,在不增加學生負擔前提下,鼓勵學生從大一下或大二上起,參加跨域學程模組課程。各系課程委員會於7月下旬公告修讀跨域學程的名額,學生報名後於8月1日至15日依序接受原系及第二專長學系審查,8月16日以後公布審查結果。
學生除應修語言、通識等共同必修28學分,並在本系修70個必修學分以外,第二專長課程的學分則從其他學系、研究所提出的核心課程中選修30學分,以符畢業所必須的128個學分要求。
例如目前最夯的電機系跨資訊系、電子系跨資訊系,畢業證書上將加註第二專長資訊系為「跨域專長」,與時下大學現行「學分學程制」相比,能在畢業證書上註明第二專長系,深受學生歡迎。

國際交換貨真價實

這個跨領域學習制度,可說是「輔系」和「雙主修」之外的第三選擇,在所需的學分數上,介於兩者中間。輔系是20學分、跨域學程30學分、雙主修是35學分以上且畢業學分高達163個。學生可是自己興趣和能力來彈性選擇。
此外,當移動力成為全球人才的必要條件,交大很重視國際學習。
陳信宏強調,「送出國交換學生,交大有很實質的內容,絕不空談。」交大與歐洲許多著名大學,例如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等簽訂校級學術交流合約,包含MOU合作備忘錄、交換學生,發給獎學金資助大三生暑假起出國,到歐洲者為期1年,到學費較昂貴的美國則為半年,交換學生人數從94年18名直線成長到104年325名,學生攻讀碩博士也可在國內外以1+1年取得雙聯學位,至104年底已有72名學生修畢雙聯學位。
「唯有多元,才能創造卓越」,交大秉持此一理念,並以美國哈佛等諸多名校為借鏡,積極透過多元入學和課程設計,培育未來人才。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937058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