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 〉學院實體化試辦計畫-以「院」開課 念大學更彈性
2018-5-06
未來,「選系」可能不再會是令大一新生傷透腦筋的問題。隨著大學以「學院實體化」方向發展,愈來愈多大學將以學院下設學士班、或是延後分流的形式,教育未來的跨領域人才。

所有大一、大二學生不屬於任何科系,而是分屬人文與理工類兩個不同學院。在大三之前,他們都能盡情探索自己的興趣,並在大二下學期之前送出自己想深入學習的主修與專業。
這樣的學習模式,近10年也在臺灣逐漸萌芽,有些學校以學院或全校不分系的概念招生,讓學生在大一時學習院/校核心課程,大二或大三才分流至不同科系。
事實上,有鑒於傳統學制彈性不足,同時系所分際過於僵化,在跨領域、科際整合的趨勢之下,臺灣在2005年便已修正《大學法》,明定「學院」為大學基本單位。也就是從過去「大學設系所、並得設學院」,改為「大學設學院、並得設系所」,賦予學院權責招生與教師編制。然而,大學長期以「系所」發展下來的運作模式難改,使得要以學院為主導還是窒礙難行。
為了打破部分學院的系本位框架,鼓勵學校建立以學院為核心的教學單位,教育部在2015年進一步推動以「學院為核心」教學單位的試辦計畫,希望落實學院實體化,今年已邁入第三期,並有19校、33個學院參與(見圖表1)。
在以「學院」為主體之下,人才流用、課程設計都得跟著變革。

以學院開課,打破科系限制

長期以系所為導向的教育體系,用「科系」劃分專業領域,學生修課只能「從一而終」,系所也不希望學生外修太多課,以免影響系上教師開課與授課鐘點。
但這樣的教育模式,卻無法培養出當前社會所需的跨領域人才,學生若對該系沒興趣,又未必符合轉系條件下,造成學生失去學習動機、學校培養人才不符需求的雙輸局面。因此,由學院整合課程,同時導引學生性向選擇,是學院實體化的主要目的。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推動學院實體化的一步,就是3年前以院為核心,拆解2系5所的課程,根據理論、實務、操作等面向,規劃出環境地球科學、地球資訊以及氣候變遷3個跨域學分學程,以及地球系統概論課程。
「地球是一個互相影響的系統,所以學習過程中,我們不能只學習自己系上的專業,還要多接觸不同領域。」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二年級的趙澤民回想,大一時修的「地球系統科學概論」,不僅整合地球科學學系、大氣科學學系的學生共同上課,教師更來自地質、地球物理、大氣、太空科學等系所,跨領域的課程對他未來找尋研究方向,或如何解決世界面臨議題等都有所啟發。
推出跨領域課程之外,調整學分規定、讓學生有更多時間選修其他領域課程,也是學院實體化的改革方向。
大同大學工程學院就降低各系必修學分,提高專業選修課程以及跨系課程的學分,由院制定專業領域的學程,以及專業領域的課程地圖,目前已訂定10個專業領域學程、2個跨領域學程。

院進院出,畢業科系不設限

另一方面,學院實體化之下的招生方式也更加多元。
過去10年已有學校發展大一、大二不分系,不過在分流階段還是遇到執行困難。例如分流時以系所為主,學生通常還是選擇傳統上排名較高的科系,仍舊無法打破科系藩籬。
當然,目前已有少數大學的學院不分系不走科系分流,例如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學士班,就以主修代替系所。大一學生學習管院基礎課程,大二再依主修領域選修7大學程,畢業證書只會註明管院學士,並加註專業。
未來,這樣的模式會愈來愈多。
以中央大學來說,今年夏天招生的工學院學士班、資訊電機學院不分系學士班,就是以「院進院出」的方式授與學位。工學院學士班讓學生就智慧機械、能源材料、永續防災、綠色科技四大領域選擇專長;資訊電機學院除了要學生選擇專長領域,還需要另外學習「創意與創業」學分學程,跨院修習管理學院的商管課程,都以打造未來跨域人才為目標。
在師資方面,由學院統籌系所師資,之後新聘師資也漸進式調整為學院聘任。有的學院則打破以系所師資的分類,根據教師不同的學術專長,區分領域,以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為例,就是由學院統整師資,整合相同教學群教師互相支援、合作開課,配合公共衛生教育5大領域,設計大一不分系學生必修課程。

課程從套餐變自助餐式

過去以系為單位的「套餐式」學習,學生只要照著系上給的課程走就好;未來院進院出、延緩分流的「自助餐」學習方式,學生的主體性提高了、自由了,卻需要更多自律以及對自我有更深了解,才能選到對的領域。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提供幾個選擇主修的建議,放在臺灣也同樣適合:
接觸校外生活
動手做的學習經驗幫助學生了解契合的職業與主修。例如想走非政府組織管理,可以先去辦公室當志工。
親友建議未必可靠
最好跟業內專業人員聊,他們才知道職業與主修之間的連結。
了解不同主修必修課
有些主修看起來很吸引人,但課程不見得引起你興趣。這雖不代表你就要放棄,但你需要上過這些課,才知道自己是否該重新思考。
考慮STEM專業
不可諱言,代表科學、科技、工程、數學(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的專業領域,的確對找工作有直接助益。
參考通識課程
其實在選校前就可以先關注各校通識課程,哪些學校課程較多元,能讓學生盡情探索。
「學生明顯地活潑多了,」中央地科學院院長朱延祥在教育部記者會受訪時提到,課程重新調整後,看到學生興趣變得廣泛,不再受限單一學科。這就是學院實體化的目的,不僅僅是整合系所資源,提供更多跨學科、跨領域的選擇,更重要的是翻轉學生的角色,如何學習、學習什麼,都由自己做主。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902648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