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佳冬高農全校約七百七十名學生,是教育部認定的偏遠地區學校。與它相隔約四十分鐘車程的屏東科技大學,是「促進產學連結合作育才平臺精進技職教育課程計畫」一員。去年,由屏科大教師從旁指導佳冬高農師生參與科展,一舉拿下全國第二名佳績。參賽的三名學生已循特殊選才管道,分別錄取臺灣大學、中興大學和屏東科技大學,將持續在農業科系深耕鑽研。
一○八課綱新增多元選修等全新課程,對教師人數較少的偏遠學校來說,負擔尤其吃重。佳冬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全校約九十名教師,校長林鴻源指出,此類新興課程增加,但學生基數連年減少,每名教師要付出更多時間,才能讓一校的課程多元化。另外,這些課程沒有課本,傳統的照本宣科教學搞不定,教學方法亟待革新。技術型高中的選修課涉及實作,開課面臨實習材料費不足的問題,也因此,不得不捨棄部分課程。
教育往下扎根,從高一就培養研究精神
科大教師加入後,解決了上述問題。佳冬高農農場經營科教師林鈺澤分享,屏科大教師指導農場經營科學生投入專題實作,他們引導研究主題發想,並進一步運用到全國科展競賽中,協助高中職教師蒐集分析方法、指導學生簡報技巧與口條、臺風訓練,果然一舉在全國競賽中奪得第二名佳績。
參與學生因此打破校內升學紀錄,循特殊選材管道,錄取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中興大學農藝學系,以及屏東科大農園生產系。
不只協助當屆高三生,屏科大預計更進一步,在佳冬高農校園中建構一個實作專屬園地,逐步向下扎根,延展到佳冬地區的國中小師生。讓他們從小培養實作研究能力,落實一○八課綱的探究與實作等精神。
佳冬高農的畜產保健科也受惠於科大資源。屏科大協助開設「生物技術概論」課程,與聯發生技公司進行產學合作,把生物技術運用於生物製劑的實務帶入教學現場。更進一步,將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充實校內教師的基礎理論教學。比如,教師在課堂上介紹蘇力菌時,可同時說明相關生物製劑在農業與生活中的應用,穿插理論與實務,有助學生建構更完備的專業知識。
參與這項「大手拉小手」計畫的屏東科技大學植物醫學系助理教授吳立心指出,屏科大發揮農業專長,將計畫分成「智慧農業」、「觀光餐旅」和「無人機」三大教學主軸,上學期除協助鄰近技術型高中開設二十一門多元選修課,也定期舉辦教師增能工作坊。
實際走入偏遠地區校園,讓科大教師更理解學生樣貌。吳立心說,他們觀察這群被稱為「無動力世代」的科大新生,學習動機愈來愈弱,很想了解原因。這個計畫讓屏科大教師接觸高中生,從中知道他們的真實學習狀況,以及碰上的問題與挑戰。
一一○學年度,屏科大與佳冬高農的合作更深入,協力範圍從農場經營科、畜產保健科兩個科別,擴大到六個科別。林鈺澤表示,佳冬高農緊鄰黑巧克力、東港黑鮪魚、林邊黑珍珠蓮霧產地,期待成為「三黑農業」重點產業觀光休閒學校。他相信,科大能帶入更多教學和業界資源,補足偏遠學校的資源不足。也藉此打開技高生的視野與發展,培育出更多現代農業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