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阿里山山麓丘陵地帶的嘉義縣立竹崎高級中學已創校五十多年,學校擁有遠山近樹圍繞的優質學習環境,在「精進技職教育課程組」區域團隊媒合下,藉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的協作,竹崎高中美術班師生體驗了不一樣的視覺美感課程。
竹崎高中美術班老師沈正一表示,學校有國、高中美術班,術科課程除平面繪畫外也有立體造型作品的呈現,為配合課程進行,同時設置了專業攝影棚。然硬體設備建置完成後,發現除了基礎操作,學生需要在專業攝影領域上,有更精進的學習,希望透過專業攝影技巧,建立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讓作品不僅是創作,更能經由不同媒體的運用,讓創作成為一種商品推薦給大家。
巧妙的媒合,學長重返校園授課
當需求提出,計畫團隊即展開協作會議,雙向連結高中職與科大,共創特色課程,並串連兩端的老師們一同參與協作、連結。「很幸運地,竹崎高中美術班媒合到雲科大視傳系郭世謀教授的協助,」沈正一說。
除了「幸運」,事實上這是個難得、珍貴的機會,因為在雲科大任教進入第28年的視傳系教授兼藝術中心主任郭世謀,正是從竹崎高中畢業的傑出校友,重返學校帶領學弟妹探索新的學習領域,格外有意義。
「當發現自己的專長正好跟學弟妹需要不謀而合時,心中的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十分珍惜這次回饋母校的寶貴機會,」郭世謀說。
在雙方多次溝通、討論後,決定展開三次的「商品攝影」協作課程。上課前,他先到學校更深入溝通課程內容及需求:「了解到美術班老師多半出身美術相關領域,沒有專業攝影背景,自己近三十年專業攝影教學、實作經驗,正可為他們提供攝影學習上的相關問題解答。」
從基礎到實作,重視學生的創作思維
「商品攝影」課程以單元、主題式切入,利用彈性學習時間上課,由小至大、循序漸進,三次課程內容有「攝影棚操作概述」,包含環境、攝影器材認識、相機結構及攝影原理講解、平面攝影的光源及數值掌控;「商品、人物攝影操作」,讓同學先自行準備服裝或角色扮演的造型,先以石膏像做拍攝練習,再導入真人攝影光源、技巧(如模特兒的引導)教導;最後一堂是「動態、風景攝影操作」,透過打籃球、跑步等動態活動,結合學校場景做構圖,讓同學用鏡頭捕捉動態的瞬間,將前兩次課程的技巧教導做實際應用、體驗另一種藝術美感呈現。
沈正一說,課程雖以高中部高二學生為主,但校內的術科老師也都參與其中,共同學習。郭教授以「學長」身分帶著學弟妹學習,讓課程進行多了一分親切感,課程內容豐富,讓同學從不了解的「距離感」升級到掌握訣竅、拍出不同感覺的十足「參與感」,後期更自動扮演模特兒實際操作,自發性的與教授討論互動。
郭世謀也觀察到,課程體驗讓學生們了解到攝影取材於生活,美術技巧注重的光線、構圖,一樣在攝影中體現,他相信孩子們可以透過此次攝影經驗加上創作思維與脈絡,發展出更豐富多元的作品。
「自己重返校園也倍感親切,有回家的感覺,更從彼此互動中學到多用『孩子的視角』來思考、引導他們。」郭世謀強調要用不同以往的教學方式引導這群未來人才,他也鼓勵孩子們要持續精進,連結產業需求,發揮熱情耕耘興趣,「美術科相關技巧,如平面、網頁到多媒體動態設計、美感創意溝通等,在未來產業都有很多應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