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印象中,英語力一向是北重南輕,且存在著巨大鴻溝。但從義守大學醫學院與國際學院獲選為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培育學院,憑藉的是國際學院自2009年創院開始,從招生、國際師資增聘、並以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教授所有課程等的實際運作,逐步累積豐厚的教學經驗和實力。
國際學院全院的課程,從創院以來就以EMI教學為定位,並已達到100%全英語授課。醫學院的學士後醫學系外國學生專班,為醫學院的全英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再加上全校有來自超過40國家與超過1400位的國際學位生在義守求學,因此國際化早就是義守的DNA了!」義守大學雙語大學推動辦公室陳俊益主任說道。
差異化多元教學+精緻化教學輔助,助學生銜接全英語授課
身為義联集團重要的人才培育搖籃,義守大學自1990年創校以來,「國際化」一直為本校的校務發展計畫主軸之一,也是學校重要的辦學特色。
2009年,義守大學成為全國第三個設立國際學院的大學,其師資有超過50%為外籍師資,為同學創造一個國際化的學習環境,加上全英語授課的IMBA(International MBA)碩士學程、學士後醫學系外國學士專班、智慧化自動控制和傳播產製英語學士學位學程,每學年開設的全英語課程高達500門以上。
陳俊益分享,除利用同學英文能力分班,進行差異化教學外,在得到教育部計畫支持後,義守讓大一英語通識「精緻化」,把部分班級上課人數降到20人左右。如此,在聽說讀寫的教學資源上更充裕,也讓老師更有餘力,在課堂外給予更多協助。並在學期中和暑假期間,針對專業科目開設專業英文課程(ESP),以利學生銜接大二的全英語課程。
邀請學生創意發想,打造全英語校園
「從英語能力測驗結果發現,雖然大一生的英語程度還是有所差異,但從平均值來看,學生整體的英語程度確實逐年向上提升,」陳俊益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可以做的,就是在課堂內透過差異化與精緻化教學,讓學生的英語力趨同,並在課堂外,提供更多沉浸式外語活動。
因此,在義守大學的許多角落,常可看到學生以英語為主題的創意發想,包含提供英語短講的肥皂箱、入口互動式的打卡熱點、VR Lounge、英語對話框等。而廣受歡迎的英語歌唱比賽「義守好聲音」、才藝競賽「義守達人秀」、三分鐘演講比賽等舞台,更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
除此之外,義守更將宿舍打造為國際交流的最佳場域,讓本國學生與外籍生混和住宿。並透過音樂會、電影會、講座、劇戲表演、學生演講、文化日等活動,讓學生自然融入全英語環境。
這樣的基礎下,當2021年國內外疫情延燒,各項留學與交換生計畫被迫中斷時,義守大學乾脆推動「校園內留學生交換計畫」,開放其他學院學生申請到國際學院修課,並模仿出國留學或學生交換的模式,讓國際化腳步不中斷。
找出利害關係人,分別提供誘因與協助
「要順利推動一項計畫,就要找出利害關係人,個別提出誘因與協助,」陳俊益分享,在推動英語教學上,利害關係人不外乎老師、學生和行政人員。
在師資上,陳俊益認為,多數大學教師的聽、讀、寫能力都不成問題,只有「說」的能力需要讓老師們多一點實戰經驗。為此,學校特地遠自加拿大聘請專業師資,開設了每週3小時、為期24週的課程,供全校老師在職研習。行政上,除了提供外籍師生全英語的單一窗口,更鼓勵所有同仁學習英文以營造全英語的校園環境。
這讓義守大學敢於將兩年後的目標設定為晉升「重點培育學校」,亦即所有學院的全英語課程都需達到20%。
不過,「在推動全英語授課時,仍須謹記,語言只是工具。如何在課程中注入跨文化思考與國際觀,才是學生能否具備國際移動力的關鍵,」陳俊益強調。這才是義守大學最終要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