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 〉政治學-政治大學 大變動時代下的中國研究趨勢
2022-9-05

中國崛起之後,以各種方式強化政治、經濟、軍事等影響力,積極採取各類手段競逐國際話語權,成為歐美大國不可小覷的亞洲新勢力。

尤其二○一七年,中共十九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後,等於向世界宣告「習近平時代」確立,在內政、外交表現上展現出更強硬的控制與態度。這對當時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外交政策產生巨大威脅,激化川普政府「反中」路線的行動。

建構跨國中國研究聯盟以因應國際變局

至於夾在美中兩強間的臺灣該如何自處?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正影響著臺灣的政治與國際關係,加上後續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及今年的俄烏戰爭,政治大學政治系暨東亞所特聘教授、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認為在這些力量的影響下,臺灣面對的環境已經進入一個大變局的時代。

從一位鑽研中國問題的學者視角出發,寇健文認為,學界必須透過各種方法協助大家了解臺灣、甚至亞洲的變遷方向共同找出應對方案。這也是他率領研究團隊,先以高教深耕計畫經費走訪美國、澳洲、日本及加拿大等國多所大學,建構「當代中國研究國際聯盟」跨國學術研究平臺、共同探討中國問題;再以教育部大專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策論亞太安全治理: 美中競逐、全球化與疫情下的東亞變局與臺灣」持續建構研究平臺的初衷。

除了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當代中國研究國際聯盟」成員包括澳洲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研究所、日本早稻田大學總合研究機構、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東亞研究所、澳洲雪梨大學中國研究中心、韓國延世大學延世中國研究院等六國八校的中國研究專家,在疫情前,透過雙邊及多邊學術機構對談的方式,共同探討中國議題。

這樣的交流讓國外名校認識到兩岸學術界的差異,「部分國外名校過去也接受來自中國的捐贈,但往往會有附帶條件,甚至影響學術活動;然而透過這樣的交流,他們感受到臺灣對學術研究的『尊重』,」寇健文說。

他表示,這是國際間首次以中國研究為主軸的學術聯盟,未來也希望能夠像日本主導的十國十三校亞洲東南亞研究聯盟一樣,以成員輪流舉辦研討會及各項活動的方式,分享彼此間的研究成果,強化研究人才培育機制,甚至讓臺灣有機會成為中國研究的要角。

經營學術發表平臺強化影響力

計畫的另一項重點,則放在經營學術發表平臺,將中文期刊推廣到國際學術界。

由於與政治相關的學門廣泛,分散在不同系所,老師們也各自經營著不同的刊物,中文學術期刊整體量體正逐步萎縮中。「持續把相關研究投稿到國外刊物,等於把主導權交給國外的編輯,會變成惡性循環,持續降低中文研究發表的重要性,」寇健文指出。因此,擴大臺灣中文學術期刊的國際能見度,是一項重要但通常被忽略的工程。對人文社會科學來說,這項工程的重要性尤其急迫。

在計畫開始至今約一年半的時間,除了辦理各項研討會、期刊投稿之外,研究團隊出版的相關專書已達七本之多。其中包含四本以中文發表的專書,目前另有一本中文專書的書稿正在修改中。

出版的三本英文專書中,二○二二年七月發行的《THE STRATEGIC OPTIONS OF MIDDLE POWERS IN THE ASIA-PACIFIC》是以二○一九年「當代中國研究國際聯盟」首次以「美中關係變動下亞太區域的回應」為主題舉辦的研討會論文為基礎而成的國際合作成果。除了寇健文之外,另外兩名主編分別為來自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所的資深教授Brian Job,及年輕的政大東亞所教授黃瓊萩,希望達到臺加合作及學術傳承的意涵,延伸研討會的效益。

以文字探勘為中國研究找活路

由於習近平時代對於社會的控制力道增強,加上新冠肺炎的動態清零,大幅提高進入中國執行田野調查的難度,各國學者都在尋找中國研究的新資料與方法。

於是,研究團隊開始嘗試以「文字探勘」的方式解套。也在中共召開二十大前夕的二○二二年六月,以「習近平特色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世界觀與公共治理」為主題,邀集政治、傳播、歷史、資科、心理、思想等跨領域的國內專家學者,以文字探勘為研究方法辦理線上研討會。

「要拆解習近平的外交用語、政策用語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寇健文解釋目前國內有個別學者正在進行文字探勘,但呈現「分析的文本相同,各自埋頭苦幹」的重複投入資源的情形。「我們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像選舉研究的TEDS資料庫,讓大家分享資料。想研究的人,都可以直接以這套公共財進行分析,就不用每個人都得從建立語料庫及詞彙等讀本工作開始,」他說。

政治乃眾人之事,許多國外學者為了中國相關研究而來臺交流。政大國關中心不只仍存有早期研究人員分析的資料,可作為研究資料庫,也仍保持與國外智庫聯繫的管道。

若能結合學術與實務,從過去經驗驗證現在的環境,提供政府對於未來政策執行的評估,將是計畫長期的潛在效應。所以,未來寇健文希望邀請全臺相關領域老師加入研究平臺,以自身專業互相辯論,用社群力量提供各界參考,多元呈現在大國夾縫中,臺灣要能穩健發展的政治、社會、經濟等多元解決方案。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929199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