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句出自於《論語•述而》的經典,原意為孔子因為擔憂分心會擾亂心神,所以忽然之間無語;然而,卻常被後世誤解為孔子不與人討論精怪、勇力、叛亂和鬼神之類的無稽之談。在環球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人文哲學學科領域副教授鄧秀梅所架設的「C世代數位易經」網站,就以一則孔子也迷易經、占卜小故事的動畫正此謬誤。
動畫中,孔子為自己卜出一則文明彰顯的「賁卦」,顯示學養深厚的孔子將在文化事業上大顯身手,然而這與一心想要經世濟民、建立道德規範的雄心壯志背道而馳,所以他大失所望。
「我鑽研易經多年,也希望能夠把這些知識數位化,但是自從二○一九年架設網站之後,流量一直都不好,就算製作了占卜小故事、原始易經占卜,點閱率也不高,後來換成影片才開始有流量進來。」鄧秀梅說起自己經營網站的心得。
少子女化帶來危機感,開始學習第二專長
鄧秀梅畢業於師大國文系、擁有文化哲學系博士學位,作為文史學者,如何走入資訊科技領域?
原來從十多年前開始,因著少子女化,鄧秀梅已感受到對高教環境的衝擊,為了加強自身的競爭力,她聽從雲林科技大學漢學研究所教授蔡輝振的建議,開始跨領域學習程式語言,同時報讀虎尾科大在職進修班,學習資訊科技相關知識,甚至聘請家教指導,一步步將傳統經典數位化。也因此,除了通識中心的課程,也開始被聘為資訊與電子商務管理系的專任教師。
其後,為了增加課程的互動性及活潑度,鄧秀梅在學校輔導下,將教學內容完全數位化,除了使用簡報系統上課,也將教材轉換成動畫片,採用樞紐分析表來追蹤學生的學習狀況,不過她感嘆,「做了這麼多努力,有些學生的學習狀況差、不願意學習,即使以跨領域的經驗和系統輔助,效果還是不大。」
這樣的情形,到五年前更為顯著,學校的科系逐漸關閉或合併、老師接連離職,雖然通識教育中心的優勢在於全校每個系所都必須開設,通識教師的飯碗較晚受影響,但是她也決定開始全力經營自己的網站,找出轉職的一線生機。
恰好此時,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受到教育部委託,到環球科技大學辦理「高級中等以上學校人力躍升平臺」說明會,鄧秀梅參加並註冊之後,對於平臺提供的數位化課程相當感興趣,認為不只是有助於提升網站點閱率,也希望透過一對一諮詢,了解未來轉職方向。
優化易經網站,有效增加流量
果不其然,鄧秀梅笑言,檢測結果非常符合自己的個性,「我適合從事自由度高、具有創意性的工作,不適合當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於是更堅定她希望將中國哲學傳統經典數位化的決心。然而過去的網站過於陽春、專業度不足,使用介面不夠清楚,缺少網站引導地圖,於是她重新套用免費的網頁模板,並且定位為因應新冠疫情時代引發的潮流趨勢,所建置的易經教學網站,經過平臺「編故事可以賺錢!」系列課程訓練,採用互動式網頁、影片等網站經營模式,逐漸累積將近四萬人次流量,占卜人數也已經提升至一千三百多人次。
「現在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找到商機、將人流轉換成金流,」鄧秀梅說出許多網路創業者的共同心聲,尤其她不希望大家只是單純地將易經視為占卜之術,而是深入了解易經內含的道理,透過遊戲和影片學習趨吉避凶,「我要學會找出現代人感興趣的議題例如婚姻、愛情或事業等,將古人的思想變成現代人的心靈導師。」
目前仍在學校執教的鄧秀梅,已經確定在明年暑假卸下「鄧教授」的身分,開啟另一番事業,短期內,她希望在民間的讀經學會教授經典;長遠來看,她仍然希望透過將傳統經典數位化,一方面傳授傳統經典的文學之美,一方面以易經當中的智慧,為大眾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