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銘傳大學
來自越南、目前就讀於銘傳大學資訊工程一年級的黃碧簪,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讓人誤以為她留臺多年,她解釋道,自己過去在越南時,曾在中國投資的企業工作,一路做到生產線排程企劃的基層主管,為了讓工作溝通更加順利,也因此跟著老闆學了中文。
然而,在黃碧簪心中一直有個未圓的夢,「我想唸跟電腦工程相關的科系!」
當初為了就業考量,黃碧簪放棄已經考上的資訊工程相關科系,改選擇會計為主修,之後就業路雖然走得順遂,總難免遺憾。只識得簡體字的她,希望透過繁體字認識更多中文之美,因此得知教育部「重點產業領域擴大招收僑生港澳學生及外國學生實施計畫」包含一年華語先修課程之後,隨即申請成為銘傳大學首批依此辦法入學的國際學生。
華語課程為留臺求職鋪路
「我們國際學院共計有包括新聞與大眾傳播、國際企業與貿易、資訊科技運用與管理、觀光、外交事務、時尚創新等六個科系,累積至今已有來自一百個國家的學生入學,多年來,全英授課的方式招收到很多優秀的學生,」銘傳大學國際副校長李藍瑜表示,銘傳大學每學期約可提供五百位學生全英教學量能,「尤其是在越南、泰國等地設廠的企業,甚至從在學期間開始,就以提供獎學金的方式留才,以未來的管理幹部方式開始培養,這些外籍生的英文程度普遍都很好,華語課程也是必修,而這些都成為我們去年設立『國際專修部』的基礎。」
黃碧簪說,經過一年華語課程的訓練,透過語法運用練習及生詞的累積,讓她更容易掌握中文的聽、說、讀、寫,不僅通過教育部要求的華語測驗、順利進入大一就讀,就連生活上的便利性也增加許多,對希望畢業後留在臺灣工作的她而言,受益頗多。
銘傳大學國際教育交流處處長劉廣華也表示,依據多年來的辦學經驗,僑外生能否順利留臺,中文能力仍然是主要的關鍵之一。「像馬來西亞藉的學生多數溝通無礙,求職的範圍就很大、選擇也較多,傳播科系畢業生也有人自行創業開設影像工作室。」不過,即使學校與企業共同努力,打造出日趨友善的外籍生留臺就業環境,校方也觀察到外籍生難以留臺的因素之一,是「臺灣的『英語』友善度其實相當高,的確也讓部分學生平常還是說英文,到了畢業的時候,仍然無法流利地在職場上使用華語溝通,反而形成留臺就業障礙。」
掃除語言障礙,留臺挑戰仍多
這些因為語言問題而求職碰壁的外籍畢業生,部分也轉為與同學合資創業,以「英語教學」、「傳播」等專業,尋找留臺契機;然而,國際專修部主任許淑妮也期待公部門能放寬目前的評點制配套措施,好讓這一批華語基礎優於其他外籍生的國際生能順利留臺,「過去有部分畢業生反應,由於臺灣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產業型態,再加上大多數的傳播公司、新創或資訊服務公司的規模不大,導致公司即使願意錄取,也可能因為企業雇主不符合聘用外籍人士的規模或條件而功敗垂成。」
為此,許多積極的學生皆從大一就開始為留臺做準備,強化能力、增加工作選擇權,如同曾有過多年工作經驗的黃碧簪,更珍惜再次進入校園的機會,善用學校提供的豐富網路學習資源,因為她知道這次轉換的不只是生活、求學的國度,更是未來的軟體工程師新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