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章文創創辦人暨執行長周鈺庭,以精采的互動式引導,帶領參與中原大學產學營運處創新創業發展中心達人講座的同學,以她深耕誠品集團二十五年後,跳出舒適圈自己創業的經驗和許多品牌實例,生動有趣地分析疫情後,包括新興媒體、虛擬現實和人工智慧如何結合文創產業,影響整體趨勢和應用發展方向。
同學們熱烈提問,關心在創業風潮中如何突圍,找到生存之道。中原大學產學營運處創新創業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創發中心)主任黃朝信說明,「達人講堂是中原大學參與『大專校院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計畫』(以下簡稱創創計畫)的重要環節之一,搭配創發中心規劃、每學期約五至六次的創業夢想家CEO計畫,每次以一日工作坊形式,階段性引導學生建立從創意發想、商業模式、市場驗證到財務規劃等創業基礎,過程中,同學們自然會形成四至五組跨域團隊,並在輔導下參與實戰平臺的虛擬募資和校內外的創業競賽。」
中原大學校內許多老師有豐富的產業經驗,各自累積了豐富的資歷或擁有自行創業的經驗,這種情況在商業設計學系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尤其普遍,而這些老師正是推動創創計畫最好的助力;就連一般學校可能需要透過教師再賦能,才能將創創教育的核心概念融入教學的師資,中原大學也已完備,因此,三創教育在中原大學可說是以全校動員的模式推動。
黃朝信表示,創發中心負責整合三創資源,以窗口的角色鏈結校園與產業,規劃三創教育課程模組、擬定校園創業規範、設計創業輔導及陪跑機制等,「也可以說,我們是作為校園創業的推廣平臺,協助全方位的政策推動,並善用創創計畫及高教深耕計畫的補助資源,將其投入團隊培力和技術創新。」
課程、活動、資源,三創教育成功三要素
因此,中原大學推動創創計畫可以分為課程、活動和資源三個層面,每個學院以創新、創意為題,設計與三創相關的課程,供學生自由選修,跨院系組成三創學程,「以商學院來說,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有市場開發與管理、企業管理學系有創新與創業管理、形象品牌管理等,而商業設計學系則有創業行銷等課程,」黃朝信提到,創發中心搭配通識教育中心開設創業專題課程,藉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問題解決能力,提升其未來競爭力。
至於活動層面,如同「創業夢想家CEO計畫」一樣,透過一日工作坊、達人講堂、學長姐分享會等方式,累積同學創業實力。「另一方面,學生創業過程中的陪跑機制相當重要,除了隨時提供必要的行政支援與協助,還能依據團隊需求,尋找適合的業師協助團隊,」本身擔任陪跑員的創發中心專員陳雅琳分享經驗。此外,還會安排學生到創發中心內的孵化新創企業實習,協助企業解決文案撰寫、程式設計等內部需求,實際了解新創公司的運作模式與挑戰。暑假期間,則辦理國際創新創業領袖營,讓學生與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姐妹校的學生交流創新、創意,不只練英文、練膽識,更希望在不同背景、文化的薰陶下,激盪出全新的三創火花。
中原大學也設計了不同的獎勵機制,提供八千元到三萬元不等的獎金,鼓勵每一組新創團隊參與校內外的創新創業競賽,將優秀的創意轉化成商品,甚至制定衍生企業實施辦法,讓師生團隊以技術或服務作價入股,支持從校園孕育而出的新創勢力。
培養實作力等於訓練即戰力
對中原大學來說,三創教育不僅著重於培養學生跨域整合能力及目標導向的問題解決訓練,更重視實作能力與即戰力。陳雅琳以「銀享樂齡」團隊為例指出,「他們創始團隊成員之一為會計學系運動績優生,創意萌生之初也無法構思出創業藍圖,更遑論認識創業過程可能面臨的挑戰與風險,最後靠著業師引導,才使得『移動式健身俱樂部』創意逐漸成形,並成功爭取到服務學習中心、國際暨兩岸教育處與校務研究暨永續發展處支持,前往日本長照中心觀摩銀髮族運動教學,即使連續送件兩次才獲得U-start創新計畫青睞也不曾放棄。這樣的案例其實鼓舞了滿多想創業的同學。」
至於實作能力的累積,讓同學們畢業後無論是創業或進入產業,都有很大助益,黃朝信表示,「因此,我們在參與實戰平臺時,相當鼓勵團隊回應社會問題,從產業尚未發現的問題入手,透過解決問題的過程,整理出完整的產業脈絡,透過如此完整且系統性的支持與輔導陪伴,協助同學在就學期間累積足夠的量能,打通畢業之後的創業或就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