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意 〉日本:少子化衝擊, 高教提前轉型
2015-11-09
曾隨教育部高教司前往日本與「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進行座談,並長期交流、 觀察日本私校的發展,中國文化大學校長暨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李天任對於臺 灣高教的轉型空間,有以下諸多建議。

圖為教育部高教司組團前往日本考察大學退場機制,左1為中國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

少子化情況並非台灣獨有,應該說是舉世皆然,日本情況甚至只有更糟。不過,日本可說是亞洲國家中最早正視少子化衝擊的國家,其中的因應概念與價值理念頗有值得台灣參考之處。為了考察日本高等教育如何因應少子化衝擊,教育部高教司之前曾組團前往日本與日本的「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進行交流訪問,對於日本的私校退場規劃有一番了解。日本《私立學校法》對於私校退場僅有合併或解散的條文,另外,依據《私立學校振興助成法》規定及精神,政府並無法強迫私校退場,私校需以自律方法進行破產預防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對於私校經營發生財務危機的處理,是藉由「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提供輔導及融資方式進行改善,若改善未見成效者,學校法人得向法院聲請破產。在此退場過程中,日本政府並規劃有「學生權益保護」、「教職員安置處理」、「學校資產處理」等配套措施。透過此機制運作,2008至2012年間,日本共有8間私立大學及25間短期大學宣布停招,11間大學宣布整併。

日本文部省提供予私校的補助資金,其中較大比例(85%)是放在用來改善學校經營及教學研究設備的一般經費;而依各校發展特色所給予的特別補助經費則佔較小比例(15%)。這與目前台灣的作法大相逕庭。希望未來可以考慮參考日本的作法,讓學校有比較可靠的補助財源,有利各類發展的長久發展,畢竟特別補助經費常常隨著某項計畫終止就停止補助,不利於大專院校的長期規劃及經營。
此外,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為日本政府立法成立,並投入千億日圓為基金,有嚴密的組織及運作機制,職員共一千多人,因此能有效輔導日本私校的經營與退場。台灣的私校退場機制則因由官方主導,優點是較具公信力,缺點則是無法深入了解真正問題及癥結,因此,輔導成立類似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的機構,例如推動台灣「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的常設化,是值得探討的方向。

鬆綁學費,讓學校發展特色

大學要存活,或是活得更好,就必須要辦出屬於自己的特色,這有賴於大學是否有更多的辦學自主性。目前教育部正在鬆綁對大學的管制與干預,鼓勵創新的辦學思維,這是正確的方向,也期望未來能取消許多著重KPI與形式優秀的措施,讓大學能依自我的資源條件發展出扎實的教育特色品牌。
學雜費合理鬆綁就是值得推動的方向。在少子化衝擊下,應可讓各校透過市場機制進行學費合理化及調整正常化,讓大學能有自主空間爭取更多資源以提升高教品質。例如,若有大學願意減少招生人數,精進教學品質或改辦具有特色且質優的小型校院,接受社會檢驗其辦學成果,累積口碑及名氣後,即使學費較高,也仍然能吸引考生前來就讀,這是大專院校面臨少子化的出路之一。且集中資源於興辦特定學門或科系,與產業有較密切的對接,相信更能為國家產業培育出優質人才。

討論大專院校的退場相當複雜,若是太過強調當前大專校數的增減,忽略了以「淨在學率」與世界比較或是社會及產業人才類別需求的回應,往往流於數字管理的迷思,也可能誤導社會大眾對高教發展的認知。此外在創新轉型的運作中,學校資產的處置也是一大問題。在目前社會氣氛下,無論是轉型為其他型態的文教事業或退場學校欲拿回部份資產的規劃,很容易就被打成貪圖私利或不法,這也未必公平。若是原始辦學者為國人提供了許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對國家社會的貢獻不容輕易抹煞。因此,建議政府謹慎處理,不輕易以外力方式加速大學退場,也期待社會大眾能體恤高教機構的辦學初衷與心血投入,不要污名化大學退場,讓面臨少子化而不得不退的大專院校可以有效地轉型或尊嚴的退場。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939161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