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意 〉臺灣海洋大學-海洋變了,找出新的相處之道!
2022-9-05

「消波塊不能亂丟,丟得不對,海堤或護岸提前反射率增加,堤腳基礎加速液化,不但不能發揮保護海岸的作用,反而加速海岸侵蝕,」臺灣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以外人眼中看似「小事」的例子,說明海洋事務決策背後,常常必須動用多元專業,「各地海浪的特性和地形、地貌、地質都不同,規劃設計及施工前須進行資料搜集、分析及學理研究,才能找出變通的施工方式,此外還需考量環境與生態工法的搭配,減少對環境的衝擊,營造安全、環境、生態及親水的海岸景觀,」他說。

臺灣是個海島國家,領海和內水(海灣、海峽、海港以及河口灣)達十七萬平方公里,約為國土面積的四點七二倍。海洋守護及資源開發利用,需要各種海洋專業人才的投入。海大自一九五三年創校以來,就秉持「海洋為主體,不以海洋為限」的宗旨,培育出無數專業人才,包括環境、生態、資源、科學、航輪、觀光、文化資產、工程應用研究,以及管理和法律等等。

保護國土、救珊瑚,研究找出真相

與時俱進,更是海大培育人才的圭臬。「隨著臺灣海岸線開放、海洋委員會於二○一八年正式成立,以及全球氣候環境變遷的影響,我們秉持國家「向海致敬」海洋政策,進行海洋科學、智慧航運;資源調查與復育以及海洋工程科技研發應用,同時培育創新人才,以因應環境永續、國家政策和產業新發展,」許泰文說。

氣候環境變遷,為海洋專業帶來了許多挑戰。海平面上升造成國土流失、波浪越過防禦線(海堤)及海水倒灌及沿岸溢淹等現象;海水酸化及鹽化,導致海洋生態惡化及海洋生物資源萎縮等,這些近年愈演愈烈的問題,皆必須仰賴海洋科學的深入調查與研究分析及提出解方。

海大的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在相關研究領域夙負國際盛名。透過他們的研究,大眾得以知道珊瑚白化的發生原因,除了海水溫度上升外,還包括流場及波浪、潮流與海浪的改變,海岸結構物的興建造成突堤效應導致海岸漂沙長期覆蓋住珊瑚,「以往海流還會帶走沙子,現在卻是不斷堆積,這是前所未見的問題,透過科學研究找出癥結,才能對症下藥,」許泰文闡釋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找出最佳風場,跨域一起協力

另外,在節能減碳趨勢下,海洋綠能成為眾望所歸的新能源之一,而不論是離岸風電(固定式和浮體式)、波浪和潮汐能與黑潮能太陽光電及氫能等,在海大都能找到專注投入研究的師生團隊。

許泰文本身就是離岸風電及海洋能專家,他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協助離岸風電第三階段航道劃設專案,為了找出兼顧航運安全、漁業以及風力發電效益的最佳航道,動用了上至大氣,下至海底,包括大氣、海洋物理、航運、海事工程、資工和環漁的專家,以科學方法畫出最佳風場,「甚至,為了協調離岸風電業者、當地漁民與利害關係人及環保團體,我們也需要整合海洋法政、社會科學、田野調查及橋接溝通專業,建立互信互利溝通管道,」許泰文道出海大對於國家離岸風電政策的貢獻。

在專案進行過程中,海大培育出跨領域實務人才。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相關海洋專業知識,海大在濱海校門口架設風機,同時進行抗濕、耐鹽、耐高溫與高風速等抗腐蝕研究,且配合實體測試結合實際海況,了解發電機在海域抗颱抗浪生存環境並提高發電效率,同時,分析對臨海潮間帶環境影響等。許泰文提到,其他學校得遠赴風機所在地,「海大學生走到校門口就可能觀察學習。」

除了海洋綠能外,海底電纜、深海工程、海洋生技、海水淡化、藍色經濟、智慧航輪、智慧養殖與海洋生物科技等等,這些都是四面環海的臺灣不能錯過的海洋產業及資源開發新趨勢。想要找到如此多元的人才,到海大就對了。

海大每年海洋相關系所畢業生比重為全國之冠,達百分之三十五點二八,近二千人。臺灣海洋由海大人負責看守,這種說法並不為過!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929129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