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南臺科技大學
征戰國內外競賽,南臺科技大學屢屢獲獎,僅以二〇二四年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為例,在眾多參賽作品及選手競爭激烈下,師生研發團隊於「發明競賽區」奪下一金牌、二銀牌、三銅牌!此外,電子系師生團隊與嘉義基督教醫院產學合作的「居家腹膜透析智能助理」,更是斬獲「旺宏金矽獎」應用組評審團金獎與最佳創意獎。值得一提的是,「旺宏金矽獎」可是素有臺灣電子電機相關系所奧斯卡金像獎之稱!
南臺科大得以獲獎頻頻,南臺科大研發長郭聰源歸納兩項關鍵因素:其一,是大部分學系規定參與全國性或國際性競賽,為必修課「學生專題」的及格門檻;其二是師生獎勵制度。
提供足夠資源,裝備學生戰力
南臺科大陸續成立校級科技中心、院級技術研發中心、產學聯合製造研發基地、產學技術聯盟,以及產學共構研發中心,並且籌組教師技術研發跨域合作團隊,強化教師與企業間的技術交流及產學合作。積極投入創新的老師,帶領學生一路衝進各大賽場。
「長年觀察下來,我發現學生為了準備競賽,學習更認真,並且藉由參賽擴展視野,自我要求也變得更高。」郭研發長強調,為了強化專題製作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各學院每年都會持續檢視並調整重點競賽清單,確保學生參與的競賽符合最新產業需求。
要求學生踏入競技場的同時,學校當然也需做好後勤支援,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戰備資源。南臺科大每年投入大量經費,購置先進儀器設備,設置專題製作教室並全面開放學生使用,實習工廠亦提供設備借用服務,為學生的學習與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經費補助常態化,鼓勵征戰國內外
參加競賽獲獎,大家只看到幕前風光,其實幕後必須處理許多行政程序,例如經費的來源問題。基於建立穩定的機制才能長久,以及常態性地鼓勵學生參賽,南臺科大訂定「學生實務專題補助要點」,提供專題製作相關經費補助,包括材料購置、印刷費用及國內差旅等競賽支出。根據統計,過去三年,南臺科大每年平均補助專題製作材料費約新臺幣五百五十萬元,國內差旅費用約一百四十萬元,充分展現對學生創新實作與競賽參與的高度支持。
參加國際競賽的支出雖然龐大,但南臺科大不吝於投資。南臺科大自二〇一二年起,每年編列預算兩百萬元,鼓勵師生團隊參與國際競賽。歷年來,南臺科大師生在全日本學生電腦鼠走迷宮大賽、國際廚藝大賽、德國iF設計獎、日本G-Mark設計獎及國際影展等,迭有優良表現。
多次帶領學生參與競賽後,郭研發長的心得是,「想要獲獎,除了教學資源及相關經費到位外,更重要的是,學生願意主動付出心力學習。」同時間,「老師本身必須表現出熱忱及專業,學生才會有所感動,一起為共同目標打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