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教 〉臺灣經濟成長主力-國人食用健康守護者從食品到產品貢獻GDP四成,電子高階人才迎戰
2019-11-06

在臺灣,電子業對經濟成長的推動有重要貢獻。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資料,我國107年製造業生產毛額已攀升至新臺幣5.5兆美元,其中電子零組件的占比近4成,是推升製造業生產毛額最主要的動力。尤其,電子零組件的附加價值迭創新高,人才需求也特別殷切,各大專校院正積極培育相關的高階人才。

此趨勢可從各大專校院招收相關科系的學生人數嗅出端倪。電子零組件業的人才主要來自電機與電子工程學類畢業的碩博士生,包括半導體、控制、光電、電子、資通訊、機電等科系,且能針對機器設備進行分析、設計、操作、維修、測試。

電機、電子學類為高教招生重要來源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107年共有68所大專校院開設相關科系的研究所,占總校數的4成。有29所學院校同時開設碩、博士班,其中20所是公立學校,9所是私立學校。只開設碩士班的學校有39所,其中10所是私立學校,29所是公立學校。

從人數來看,此學類研究生的總數有1萬7,727人,為歷年來各系學類之冠。不過受少子女化影響,就讀人數逐年遞減,加上企業管理、一般法律、綜合教育與生醫工程等細學類的人數攀升,使得電機電子工程學類的學生人數占比逐年減少。

根據教育部的資料顯示,103~107學年度的博士班學生人數已減少至23.2%,碩士班人數則減少10%,整體來看,電機與電子工程學類學生占9%,仍為各大專校院的招生主力。

破五成電子博士人才來自國立院校

值得注意的是,前五大學校的研究生人數占總研究生人數43.3%,而交大、臺大、成大、清華大學與臺科大則為「最多博士生」前五校,共1,481人,占所有博士生人數的58.6%,可見國立大專校院對於培育相關產業人才的重要性。

進一步分析近10年的畢業生人數,可發現各大專院校為電子零組件產業訓練近7萬人。研究所畢業生人數達6萬8,834人,其中博士畢業生4,629人,碩士畢業生6萬4,205人,平均每年畢業生人數近7,000人。尤其是98~102學年度每年都訓練7,100以上的畢業生。但受到少子女化影響,106學年相關科系的碩博士畢業生只剩下5,881 人,包括博士生324 人,碩士畢業生有5,557 人。即便如此,電子零組件產業的發展,各大專校院仍舊是支持產業研究發展、製造生產的支柱。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3114203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