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貢獻 〉工程及應用科學領域-第二十七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獎/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傑出講座教授/翁金輅-天線專家翁金輅,領航6G通訊關鍵技術
2024-11-04

二〇二四年九月,華為推出了全球首款三折手機Mate XT,同日蘋果也發布了支援5G毫米波技術的iPhone 16系列。當大眾熱烈討論新機的外型與功能時,第二十七屆終身榮譽國家講座主持人、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翁金輅的關注焦點,卻放在這些創新機型對隱藏式手機天線帶來的全新挑戰。

例如,Mate XT的折疊設計使得手機尺寸頻繁變化,這對天線效能影響甚大;同時,現今智慧型手機內部通常配置十支以上的天線,尤其在毫米波頻段,多天線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互不干擾、協同工作,這些實際應用面的問題正是翁金輅數十年來埋首研究的領域。

從新款手機,解碼臺灣手機天線領航者的研究核心

「我們的核心工作就是提升手機終端中的天線效能,並確保技術的可行性。」翁金輅強調,天線研究不僅限於天線本身,而是涵蓋整個通訊產業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多輸入多輸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天線技術的成功應用,必須依賴一系列配套技術的支持,包括高效的訊號處理運算、低功耗電路設計,以及更長效的電池續航力,「當前正處於行動通訊技術的關鍵分水嶺,如果再次重蹈當年選擇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而非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覆轍,國內業者將面臨重創。」

為此,翁金輅積極與聯發科等國內主要企業合作,提供實驗數據和技術建議,希望協助業界做出正確決策,引領臺灣通訊產業重返世界舞臺。

突破極限:模組化創新實現6G多天線系統

在三十餘年的學術生涯中,翁金輅發表超過九百篇期刊論文,並取得三百多項專利。特別是在MIMO系統領域,利用多天線技術提供高速、可靠的行動通訊之卓越成就,讓他在國內外學界與業界備受推崇。

對消費者來說,可能很難理解MIMO多天線技術,但實際上,自4G時代開始,二×二MIMO系統(兩個發射天線和兩個接收天線)已廣泛應用於行動通訊。在5G時代,更進一步採用四×四MIMO的四重空間技術。翁金輅進一步解釋:「這就像是將單車道擴展為雙車道或四車道,大幅提升數據傳輸能力。」不過,鮮少人知道,該項技術其實面臨巨大的挑戰。

雖然十年前,翁金輅已推翻「天線之間需保持半波長(約八公分)的距離,兩支天線為極限」的觀念,率先開發出適用於5G手機的八天線與十二天線設計而享譽國際;但他坦言:「若想實現6G的高速傳輸,至少需要八支天線。由於天線是輻射元件,它們之間極易產生干擾,關鍵是如何在有限空間內實現高度集成,並確保不會相互干擾。尤其隨著手機螢幕尺寸不斷增大,天線的空間卻愈來愈小,這成為當前天線設計的重大挑戰。」

近年來,翁金輅團隊將天線間距縮小至波長的十分之一以下,並透過開發Y形、環形、方形、矩形等多種結構,致力於天線微型化。此外,在設計天線時,他們還在輻射元件與接地面之間加入高密度介質層。由於介質密度愈高,介電常數愈高,意味著它能更有效地儲存與集中電能,從而增強天線的電磁場,實現縮小天線尺寸並提高性能的目標。

「我們還致力於多天線的模組化整合,將四支天線或八支天線合併為一個模組,這意味著八支天線只需兩個模組甚至一個模組即可實現。」翁金輅認為,這種創新模式不僅大幅簡化天線的布置與測試,更為實現6G高速傳輸奠定基礎。

他透露,目前的研發重心已從八重空間回到四重空間,即採用四×八MIMO系統(四個發射天線,八個接收天線),以八個天線接受四重訊號,既能提升兩倍至四倍的傳輸速率,還能以相對簡單的方式實現八重訊號的效果。此外,實際驗證結果相當出色,吸引了韓國指標性通訊廠商對此概念深感興趣,並進行6G的合作研究。

毫米波與中頻段,誰將引領6G主流?

隨著3G網路在二〇二四年六月底正式退場,臺灣全面邁入4G和5G時代,6G技術的發展也被提上日程。與此同時,業界面臨兩大發展趨勢的抉擇:採用高頻段的毫米波(mmWave)技術,還是持續使用中頻段並透過MIMO多天線系統來提高傳輸速度。

簡而言之,毫米波技術透過更大的頻寬傳輸更多數據,類似於使用更寬的水管來增加流量;而MIMO技術則是在相同頻寬內提高頻譜效率,猶如在相同直徑的水管中加快水流速度,同樣能夠增加流量。

行動通訊屬於電磁波範疇,而電磁波的頻率範圍相當廣泛,不同頻率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電磁波的頻率愈高,波長愈短,這會導致能量衰減愈快,傳輸距離愈短且穿透力愈弱,但可用頻寬卻更大,傳輸量也相應增加。為了更有效地利用這些特性,行動通訊將電磁波的頻率範圍,依據頻率高低劃分為低頻、中頻和高頻等「頻段」,確保各種應用(如無線電、Wi-Fi、手機網絡等)之間不會相互干擾,以及涵蓋不同的覆蓋範圍。

「頻寬與頻譜效率是提升傳輸速率的兩大主要途徑。」翁金輅指出,毫米波因其頻寬更大,理論上可以藉由其較大頻寬將傳輸速率提高,例如提高四倍的傳輸速度。然而,由於其能量衰減迅速、穿透力弱,容易受到障礙物影響,因此更適合用於點對點或感測應用。此外,毫米波設備的建設成本極高,目前國內仍未普及相關手機與基地臺。

相比之下,多天線技術則是透過提升頻譜效率來增加傳輸速率,雖然頻寬不變,但頻譜效率可以藉由多重空間訊號同時傳輸來提高,例如提高四倍的傳輸速度,達到與毫米波同等的高速傳輸。同時,多天線系統使用中頻段,具有傳輸範圍廣、抗干擾能力強的優勢,能提供更穩定且可靠的高速通訊品質。更重要的是,這項技術可以利用現有的硬體設施,大幅降低營運商的成本,提高實施可行性。

他進一步將多天線技術比喻為城市中的高樓大廈:「就像高樓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容納更多人口,多天線技術也能在有限的頻譜內傳輸更多數據。相較之下,毫米波則如同將居住地搬到郊區,雖然空間增大,但生活機能不如市中心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於二〇二四年九月公開表示:「6G更有可能是5G的演進,而非革命性的變革。」全球行動供應商協會(GSA)的數據也顯示,目前發布的5G設備中,僅約九%支援毫米波通訊。這些跡象皆印證了翁金輅對於多天線MIMO技術在6G發展中可能扮演關鍵角色的前瞻性見解。

在質疑聲浪中前行,勉勵學子跨領域學習

身為臺灣MIMO多天線系統的研究先驅,翁金輅一路走來經歷不少質疑聲浪,但他始終以實驗和成果證明技術的可行性。他強調:「手機通常被用戶手持或放在口袋裡,這些真實的使用情境都會影響訊號傳輸,尤其在高頻段更為明顯,許多研究卻忽略了這一點。」

為彌補此一研究缺口,翁金輅團隊在中山大學校園內建立先進的6G中高頻高階MIMO系統,每三至四週就在校園內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實地測試,特別關注在人口密集區的高速傳輸效果。他引以為豪地說:「因為我們追求的是高可靠性與高速傳輸,缺一不可!」

同時,翁金輅也勉勵有志於天線系統領域的學子們要勇於跨領域學習:「我們希望培養具領導力的天線專家,而非僅按照規格設計天線的技術人員。由於通訊系統極為複雜,領導者需理解不同領域的視角、掌握全局。唯有如此,才能為行動通訊天線系統的整體發展做出正確的判斷與貢獻。」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997931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