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 〉正修科技大學-人才培養有目共睹:過半畢業即就業、一年躍升中階主管
2024-1-02

在二○一八年,正修科技大學的老師們走遍印尼各大城市,面試了數百位學生,錄取了第一批「二技2+i產學合作國際專班」的學生,當這批學生們於隔年來到臺灣報到,以一年半的全英教學,再以一年半的時間進入產業實習,而畢業後有高達百分之五十五順利通過評點制獲得留任原實習公司,其中一位甚至在短短一年期間,即被拔擢為副課長,負責指導並管理工廠內其他印尼籍的員工,成為廠方倚賴的中階技術及管理人才,如此具有系統性地從理論教學、實習指導、就業規劃將人才留在臺灣的育才規劃,也受邀至玉山論壇進行專題報告分享。

從學生及企業的分享可得知,在實習初期,因為學生不諳華語、企業方也不諳英語或印尼語,在現場實務操作指導上不免雞同鴨講。這時得依靠學校老師出面協助,以英文或翻譯軟體,將專有名詞及操作規範解釋給學生聽,而學生的華語能力也因為工作需求而大幅提升,正修科技大學副校長兼國際事務處處長鄭舜仁表示,「過去我們採取英文授課為主的2+i產學合作國際專班都做得到,現在國際專修部一百多位學生採取一加四的模式,有了一年華語先修班加上四年學理及實務訓練,一定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

姊弟同校留臺成佳話

鄭舜仁之所以有信心,除了因為國際專修部的學生,都是經過老師們採取線上及實體雙重面試篩選出來的學生,「一方面可以掌握學生素質及學習熱忱,另一方面也可以過濾掉只想來打工的學生,避免臺灣淪為『打工天堂』。」鄭舜仁強調,負責面試的老師,每年要飛到印尼及越南及柬埔寨好幾趟,親自跟學生面談,正因為謹慎,在沒有主動釋放招生訊息的情況之下,口碑在口耳相傳下,今年還吸引了柬埔寨的學生報讀。

來自印尼的阿斯卡,原本想留在當地念大學的,考量到來臺灣留學,可以在專業能力之外、還學習中文,就在父母親的支持之下,前往正修科技大學並順利通過華語能力測驗,直升電子工程學系一年級,「我爸爸就是做這一行的,他告訴我很多大公司都會需要電子工程相關的人才。」而弟弟阿斯加也追隨姊姊的腳步,在今年來臺就讀國際專修部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成為阿斯卡同校不同系的學弟。

相對於沒有平仄起伏的印尼語來說,中文的聲調對一年多前初來乍到的阿斯卡來說,相當困難,「可是這樣學起來很有挑戰性,再加上每個字都有部首,可以猜意思,很有趣味性。」阿斯卡笑著說,自己很擅長發揮「有邊讀邊、無邊讀中間」的認字功力,而在飯店工讀的她,也常跟同事學習生活用語,並且教他們印尼語作為回報,「他們還教我臺語唷!我會講『哩揪水!』『我聽無!』」

技術人才成為產業活水

經過一年多的臺灣生活,阿斯卡更加渴望畢業之後能留在臺灣就業。鄭舜仁對此表示,學校在華語課程的戶外教學,除了引導學生認識臺灣的人文、地理環境,還會加入企業參訪,希望透過多元的方式讓學生認識自己專業領域的產業現場,另一方面則讓企業認識學生,願意以更優惠的薪資及聘僱條件,提供工讀的機會。

「近年來這樣規劃,我們也真的看到學生心態的轉變,有了合法留臺的誘因之後,會把眼光放遠,例如有些學生一開始在五星級飯店當房務或櫃檯,之後會主動要求轉到製作嬰兒車等較有前瞻性的企業工讀,爭取留臺機會,」鄭舜仁相當看好這群先打好華語及學理基礎,再進入產業現場的學生,能夠成為臺灣產業關鍵的技術人力,為缺工的現況注入活水。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參觀人數:2986741
Copyright © 2015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i-monthly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製作: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